探展!首博开年大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精彩内容早知道
“从北京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山南,再从山南到北京,9人团队,几千公里西藏之行,对接16家单位,翻越5400米海拔的高山垭口,经历艰难、劳累、高原反应……”
——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
自2018年1月19日,首都博物馆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了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些天”之后,便不断有观众关心此次“天路之行”的后期策划,纷纷期待新展览的上线!
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留言截图
在经过一系列艰难的实地调研、保密的空中之旅以及规范的文物点交后,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历史文物与展品终于走进了首都博物馆,走进了展厅,在2月27日,也就是今天便要与北京的各位观众正式见面啦!
此次《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自治区的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21组件文物。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13家,提供文物185组件,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90.8%。据悉,这次西藏参展文物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敏珠林寺、丹萨梯寺、故如甲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弘博网有幸提前采访到此次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的策展人张杰老师,在展览即将开幕之际带你提前get知识点~
1
青藏高原并非孤立发展的文化区域
在你的印象中,青藏高原是怎样的?是蓝天、白云、高山?是路途艰难、交通阻隔?是气候严酷、封闭隔绝?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文化传播只能发生在相近区域之内,而西藏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迄今都颇感困难的交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的原始文化只能生成于本土,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环境中进行生长。
然而,一系列的考古成果却告诉我们:复杂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阻挡文明之间的交流。在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文明溯源”中,展示着来自西藏昌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的文物。其中陶罐上出现的“W”形的折线纹,据策展人张杰介绍,这与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的器物装饰手法是一致的。公元前3000年前,彩陶文化便随着古代的交通、人类的往来传到了高原。这一部分展示的细石叶的文化系统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华北地区。另外,这一部分还展示着曲贡遗址中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带柄的铜镜则带有明显的中亚、西亚风格。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最早诞生于西藏高原的古老而又灿烂的象雄文明,也同样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例如正在展示的象雄王黄金面具上的图案便体现着与中亚之间的交流。
卡若遗址带有“W”形折线纹的陶罐与细石叶
因此,青藏高原并非孤立发展的文化区域,而是与外界存在着相当规模的交往、联系与融合。
2
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
保持与外界的交流来往则需要依靠交通。以往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较少涉及西藏地区,而此次展览则向观众展示了这片雪域高原上丝绸之路的瑰丽历史。张杰介绍道,正如之前所说,青藏高原早在史前便与外界存在着交流沟通,交通往来已经存在。而随着吐蕃赞普先后迎娶文成、金城公主入藏,“高原丝路”唐蕃古道得到进一步开拓;而对于赤尊公主大规模的迎亲活动,无疑有开辟“高原丝路”吐蕃—尼婆罗古道部分的作用。而唐蕃古道、吐蕃—尼婆罗古道的开拓也加强了官方之间的交流,包括文化、宗教等。例如,展览中展出的大昭寺藏吐蕃银壶的复制品,其上贴有头戴波斯萨珊王朝王室贵族标志——日月星冠的胡人纹样,便是欧亚文明间交流的见证。
大昭寺藏吐蕃银壶的复制品及头戴日月星冠的胡人纹样
除了官方来往的交通道路之外,茶马古道则成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当中原地区进入秦汉至魏晋时代,茶叶已经通过古丝绸之路的这条分支被运输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以交换马匹。在这一部分展览中也展示了汉代时期的茶叶。茶马互市联系起了西藏与内地之间的商贸交往,绵延的高原丝路更向连起了西藏与印度,乃至更远的中亚。
西藏地区的茶具
3
吐蕃时期佛教由印度与中原两路传入
很多观众一直存在这样的迷思,认为西藏佛教直接来源自印度。张杰指出,西藏佛教实际上是由印度与中原两路传入。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任赞普时期,统一各部,建立吐蕃王朝。同时为建立新的政权秩序,摆脱此前吐蕃政权被苯教影响的局面,从印度及中原引入佛教,并以法律形式颁行佛教,佛苯之间产生相争的局面,在宗教斗争的表象下,是新旧政治势力的角逐。
展览中的北魏和平三年的铜鎏金弥勒佛像与公元8世纪的合金释迦牟尼立像,便证明了吐蕃王朝时期佛教所受到的来自中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铜鎏金弥勒佛像与释迦牟尼像造型一致,底座背后的铭文记录造于北魏和平三年,并写明此尊像为弥勒。来自于内地的佛像表明了吐蕃在接受佛教的过程中,不只接受了印度佛教,同时还接受了内地汉传佛教,体现了吐蕃对内地文化的认同,反映了西藏地方佛教并非单纯外来,而是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中国化的佛教影响。合金释迦牟尼立像则为克什米尔类型造像,螺发、高鼻深目等特征显示着健陀罗艺术的影响,表明佛教初传入吐蕃时,中原造型像艺术之外,东印度帕拉造像、尼泊尔造像、斯瓦特造像、克什米尔,乃至新疆于阗的造像都对吐蕃佛教艺术产生过影响。
左为北魏和平三年的铜鎏金弥勒佛像;右为公元8世纪合金释迦牟尼立像
4
独具高原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
在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以复苏,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张杰表示,只有在西藏地区生根,经过了本地化、民族化改造的过程,才可以称为藏传佛教。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藏传佛教形成后的发展脉络,除了佛教的造像之外,佛教的思想也促进了西藏地区科学、艺术、文化的共同繁荣,比如藏传佛教所强调的五明学“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医方明(医学)、工巧明(工艺学)和内明(佛学)”,便促进了经书、藏戏、历法、唐卡、藏医药、音乐等多方面的发展。
上为唐卡;下为乐器
11世纪,藏传佛教进入各个支派形成时期。其中影响较大的五个支派为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以及格鲁派。其中,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此次展览也特别展示了这五个支派的造像艺术。
宁玛派佛教造像艺术
5
民族团结 和同一家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景龙四年(710年)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通过唐蕃和亲,两位公主进藏为吐蕃带去了内地工艺技术,为藏区的生产发展、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在这一部分,不得不提的一件重量级展品便是大名鼎鼎的《步辇图》!《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正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同时也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步辇图》
1244年萨迦班智达应阔端汗之邀,与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赴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谈,开启了藏传佛教在蒙古传教的历程。萨迦派主导了各种教派归附蒙古,奠定了西藏地方纳入元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的基础。1260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后晋封为帝师,元中央政府于1264年设立总制院并以帝师领院事,掌管佛教及西藏地方事务,后总制院改为宣政院。西藏自元代起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
当然,还有更多的知识点,则需要你自己走进展厅去继续探索~
除了文物之丰富、展品之珍贵,在展览服务方面,首博也是格外贴心。据策展人张杰介绍,本次展览设置了手机导览,观众只需打开蓝牙,通过三点定位,便可以得到想要了解的文物信息。其中,展览中更是有28件重点文物串成展览线索,观众除了可以获得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外,还可以了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看法。同时,首博还贴心地向对此次展览感兴趣的观众提供参考阅读,让观众了解可以通过读哪些书和文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奔赴首都博物馆看展的心情呢?那么,就带着弘博君梳理的知识点赶紧预约这次展览的门票,好好享受一顿文化大餐吧!当然,也期待观展后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告诉我们,向博物馆传递你的声音,期待来稿哦~
展厅一隅
展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时间:2018.02.27——07.22
地点:首都博物馆一层 B展厅
*本次展览免费不免票,请提前预约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编辑:大侦探
相关链接:
通知 |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新理念——第二届《科学教育与博物馆》理事大会暨学术论坛通知
一天|美国博物馆倡议日:从不屑到理解,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心路经历
粤博新馆迎来第1200万位观众,为你解密“整数观众”都得到过哪些福利?
投票 | 玩转博物馆征集大赛,让你喜欢的“文物表情包”拿大奖!
通知 | 中博协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会即将召开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